1、
每次提到小戴,同事们都会说:“对,就是那个刺头。”
其实小戴是个挺文质彬彬的小伙子,对人和善有礼貌。之所以被称为刺头,大抵是因为曾经的一件小事。
记得那次我吃完午饭回办公室,碰上几个同事正眉飞色舞地聊八卦:
“看来小戴是要吃不了兜着走喽。”
“果然是年轻,沉不住气啊!”
“是啊,说一句‘您说的对,我回去就改’有这么难吗?”
于是我才知道,原来小戴在之前项目验收的时候,叫板了一位评审专家。
项目验收在我们单位本是走个过场。负责人把材料整理好,耐心听完现场专家的点评,同意按专家意见进行修改,这事就算顺利通过了,你好我好大家好。
至于验收结束后会不会整改,至今还尚未有人关注。
因此,谁也没想到,就这么一件例行公事的程序性工作,小戴竟然较真了。
起争执的专家是兄弟单位的领导。之所以请他来参与验收,与其说是对技术人员进行指导,不如说是为了维系两家单位的关系:一来显得其地位重要,二来还可以光明正大地发些评审费,虽然这位领导的专业根本不是这个领域。
同事说,没想到,小戴这孩子不懂事,专家就让他把报告的一个章节调整一下,他非说不合适,一来一去争论了半天,把人家专家憋得满脸通红。
“缺根筋啊,”一位同事指指脑袋说。几个人相视而笑,一副心照不宣的得意模样。
2、
我不由想到了读研时,在校内上看到的一篇关于论文答辩的帖子。
帖子说,一位博士参加答辩,因为没有接受某位答辩教授提出的建议,惹火了教授。最后,那个教授当场怒气冲冲地把论文往桌子上一摔,用轻蔑的语气说,“你这破论文根本就是乱七八糟、逻辑混乱,我连看都看不懂!”
没想到,博士生也不甘示弱:“那可不是,我花了三年才写出来的论文,你才刚翻了半个钟头,能看懂才怪呢。”
顿时觉得很励志。
也记得自己答辩前一天,和导师走在校园里,最后一次探讨论文中的几个小细节。我忽然想到这个故事,于是问她,“假如明天有老师提出了我不认同的观点,是应该装作虚心接受呢,还是争论到底?”
我本以为导师会因为顾及我的毕业,说一些类似“你听着就行,别和老师吵架”的话,但她并没有。她说:“这是你自己辛苦写出来的论文,你都不替它辩论,谁又会替你争取呢?”
虽然她的语气很平淡,但这句话直到今天我都铭记于心。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itotii » 别把这个世界,让给你鄙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