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浪漫一点的观念来看,大抵可以把人对爱情的认识分为两类一一相信一见钟情的,以及不相信的。好在,不论抱了哪一种想法,期待爱情的人,大部分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因而,我想说的是,爱情总会来,一见钟情更好。
(一) 我应该是《微微一笑很倾城》的忠实粉丝了,从原书追到电影、电视剧,连片花都不放过。而版本不论怎么该哦,其中有一句话从未删减过,也是我最喜欢的:“如果,我知道有一天我会这么爱你,我一定对你一见钟情。”《微微一笑很倾城》是读者们公认的“发糖文”,很温暖的格调。我想,这个故事的暖心就在于不是把男女主角拆拆合合,而是贝微微和肖奈(此书主角)彼此信任,共同进退,携手面对所有困难和问题。
爱也许是对另一半无条件的付出,但或许更是共同进退的并肩而行。
某个父亲出差的夜晚,我和母亲依偎在沙发上,看着《微微》的电视剧。正巧看到那句我最喜欢的台词,我笑着问母亲:“妈,你说这话的意思,是不是一见钟情不靠谱啊?”母亲的眼中泛出温柔而回忆的神色:“那就要看你怎么定义一见钟情了。”
(二)那是母亲青春时候的故事了,一个属于父亲和母亲的爱情故事。
母亲是二十七岁才与父亲认识的,在那之前她也谈过一段大学恋爱,很言情剧的配置:严肃的班长和学渣的班草。情窦初开的年纪,初恋是那么青涩美好。但最后,母亲的初恋败给了毕业季,也败给了“异地恋”。因此,很长一段时间里,母亲没有再谈过恋爱了。
毕业以后,母亲被分配到了检察院检察长,成为了一名检察官。尽管归在公务员一类,母亲中性化的长相还是让她成立“愁嫁”的一类人。亲朋好友推荐的朋友乍一看到母亲,就已经觉得她太严肃又不够漂亮。她再一开口,说自己是法律工作者,相亲的对象立刻就跑了一一那时候,好像大部分男生就无法接受一个不那么贤淑的女子。
直到二十七岁那一年,母亲自己也急了,于是就去了一家婚姻介绍公司。介绍人给了母亲一份资料一一父亲的资历,并把他们安排在了一家麦当劳见面,那时候小青年的“约会圣地”。
“那份资料上没附照片,麦当劳里等人的男生其实也很多,”母亲的声音很温柔,似乎回到了那一刻:她怀着复杂的心情推开了玻璃门,一个年纪与她相仿的帅气男生正坐在窗边,用电脑回复着邮件,手边已经点好了点心、饮料。听到声响,他回过头去,对母亲笑了,露出两个深深的酒窝。
“看到你爸的时候,我就有一种感觉……”母亲似乎在想着贴切的形容词。我兴奋地问她:“你是想说一见钟情嘛?”母亲伸手摸了摸我的头:“我也不知道那算不算一见钟情,就是那一刻我觉得,他就是我要嫁到人啊,也是会陪我走一辈子的人,我就是有这种感觉 。”后来的故事看起来很简单,门当户对的两个人结婚生子,但即使是一见钟情,生活都是一样不那么完美的东西。
我们家不是没有争吵,只是彼此忍让装傻,才让吵架的次数屈指可数。婆媳关系、教育问题……所有父母,夫妇会遇到的问题,他们也都遇到过。但在我的记忆里,出现了问题始终是父母携手一起解决,带着我把日子越过越好。我还记得有一段时间,奶奶抑郁症病发,给了母亲和我许多气受。小时候因为贪嘴多拿了一颗糖,我曾眼睁睁地看着母亲,被奶奶劈头盖脸地骂“教女无方”。母亲沉默地牵起我的手,带着我走出了门,临出门前依然细心地为奶奶分好药量,写上便签,嘱咐爷爷让奶奶吃药。有段时间,我对这件事一直“怀恨在心”,气急的时候甚至问过母亲:“妈,你为什么从来没想过离婚啊?”母亲笑着把我搂进怀里:“傻孩子,都过去了。我怎么会离婚啊,我那么爱你和你爸爸啊。这么想想,奶奶也是病人对不对?”
我想,父亲和母亲可以说是一见钟情。但一见钟情之后,他们的爱情未曾被“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时光消磨,反倒让当年的男孩有了对家的担当,让那个雷厉风行的女孩,为了爱情甘愿变得细腻而温柔。在他们身边,我看到了婚姻、爱情最好的样子。
爱情总会来,前提是你相信他的存在。一见钟情更好,但最重要的是彼此陪伴,永不散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itotii » 爱情总会来,一见钟情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