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小张是互联网公司的一个产品经理,刚工作不到2年,每天都忙忙碌碌的。
平时他早上总是拿着豆浆和包子匆匆忙忙赶到办公室,然后眼看着各种事情找上门。
工程师、设计、运营、市场营销人员都得找他对项目。
一上午忙过了之后,才有点时间看看互联网行业资讯。
而下午,他则需要可乐和咖啡提神,然后再来一轮,去PK上午的那些人,跟老板要资源。
只有晚上,他才能安静下来,不被打扰,写点产品的下一步思考,或者刷刷手机,玩玩游戏,12点多才上床睡觉。
这成了他固定习惯。
但最近,他找我聊,说感觉自己陷入到了一种“低水平的勤奋”当中,每天都在打杂一样,事情看上去做了不少,但又都像是琐事。
没有方向感,只有紧迫感和焦虑。
现在,很多职场人都像小张一样,低水平勤奋也已经成了众多微信号频繁写作的话题,尤其是那些刚毕业进入职场的人。
这其实是一道坎,每个人都会遇到。
我们很容易陷入到一种思维盲区中:一张便签纸把待办事项写得满满的,一天做下来划掉了很多,看上去很充实。
但做事时是先把着急的和容易的先消灭掉了。
想着最后踏踏实实做最重要的。
但现实往往是,要做重要的事时已经没时间了,自己都累的葛优躺了,啥都不想干了。
最后便签纸上留下的,好几天都是同一件重要的事。
长此以往,可不就陷入琐事当中了吗?
02
其实,重要的事情要先做。
对于小张来说,工作上,除了涉及团队进度的与别人协调沟通,产品规划也是头等大事,涉及未来的方向。
哪怕上午很多沟通,可以早起一点,早上集中一个小时做规划好的事情。早上一般是高效时段,应该匹配给最重要的事。
一天从最重要的事情开始,一个一个干掉。
干掉了大Boss,后面闯关就会轻松,即使一天下来做的数量不多,心里也会踏实。
一般来说,重要的事都不是容易的事,自然会有畏难情绪,我们会犯拖延症。
拖延症犯病的成因之一就是有完美主义心理,有人希望用完整的时段,把一件事情好好做好、做完美。如果不能做好,宁肯不做。
但工作中重要的事你不可能不做啊。
一天中会有太多意外情况,到最后心理上就松懈了,没有意志力和勇气去捡起重要的事。
结果只能靠Deadline来逼你推进。
至于效果嘛,看运气啦。
而一大早做规划中的事,也是很多人做不到的,这同样是个需要意志力的事情。差距也由此产生。
其实优秀是一种习惯,低水平勤奋也是一种舒适区内的习惯。
怕就怕这种习惯长期保持,没有改变。
事务性的产出与重要事情的产出是指数级的差距。
说白了,领导不会因为每天写日报、催着实习生也写日报就重视你,而是因为你真的做出了项目才会重视你。
除了意志力,还有一些技巧上的东西。
要学会拆解,把一个重要的事(通常是一个项目)拆成一件件小事,一点点做,这样就容易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