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语录:卑微的人渴望自己伟大

微语录第32期:我一直提醒自己轻易不要被以崇高为名的慈善活动绑架;我对跑过来骂我的人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我只是提醒大家,大家习惯了几十年只允许一种声音,不允许探讨不允许反面意见不允许舆论监督;就算我是讨厌的声音,也理应获得尊重,因为反面意见才是大运动中头脑集体发热时应该倾听令人理性的声音。

@阎连科:人有命运,作品又何尝没有命运?一个好的作家要写出好的作品,也许还需要这个作品有好的命运,生逢其时。

@贺卫方:如那些反驳我的学者和文化评论家是依据事实和法律辩论,说是法律人与法外人沟通难可以成立。但是,若是以歪曲事实、断章取义、移的就矢甚至公然造谣的手法,这就不是专业之争,而是人心之别了。识别李庄案第一季中的问题不需多少法律专业知识,其间各个环节践踏法治的行为昭昭在目。

@麦家:我习惯在乡下写作其实挺有矛盾感的:一方面我是为了逃避这个喧嚣、快速的世界,另一方面却是为了速度。在乡下缓慢的日子里,我是一个自由的囚徒,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精力和精神都消耗在慢慢的回忆和等待中,等待也是对速度的向往。换言之,主观和客观都为我的写作加快了速度。我很迷恋这样的“矛盾”。

@韩乔生:朋友发来短信:一外国作家来中国旅行发现,大街上洗头房、按摩院、夜总会等娱乐场所的数量远远超过书店、博物馆、 音乐厅。 他认为:一个国家最大的财富是蕴藏在民众头脑中的知识,而现在中国人读书思考的越来越少了,照此发展下去的话,中国社会将不可避免的步入低智商时代,未来将没有发展前途。

@冯小刚:一大早打开电视听到两则新闻,一则是警方缴获一批可以乱真的上海车展假票,一则是不法商人研制出一种添加剂,用其腌制半小时猪肉可变牛肉的颜色和味道。咱能人真多不仅勤劳而且智慧有想象力。由此想到可以拍一喜剧,一帮骗子弄一假国务院任命一批假大使迎来送往出卖主权,大方的连帝国主义都不好意思了。

@杨葵:网上看到的一个说法——三个苹果改变了人类文明的历程:夏娃的苹果,牛顿的苹果,乔布斯的苹果。与此相对的是,三个馒头扭曲了中国人的心灵:鲁迅小说《药》中的人血馒头,陈凯歌电影《无极》中引发连环血案的馒头,还有,上海人民吃了很多年的超市染色馒头。

@雾满拦江: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认为:卑微的人渴望自己伟大,他把民族和国家的强大看成了自己的外延;贫穷的人渴望平等,他把政客的承诺看成了实现平等的唯一途径……所以他在宣传工作中还格外注重仪式,讲究细节。一定要有仪仗队、乐队、无数面飘扬的旗帜、嘹亮的歌声、整齐划一的肢体动作,及欢呼浪潮。

@王斌:我感奋于法律界终于有一批德高望众之学者拍案而起,为了重庆的李庄案——绝不仅仅是为了一个李庄,而是为了中国法律的尊严,而走向了捍卫法律的行列。太长的时间里,我们的知识分子们在是非面前保持沉默,让我哀伤!为什么,这是我们自己的祖国,难道要主动放弃我们的表达权吗?捍卫法律就是保卫祖国!

@周国平:电视和网络更多地着眼于当下,力求信息传播的新和快,不在乎文化的积淀。一个人如果仅仅看电视和上网络,他基本上就是一个没有文化的人。他也许知道天下许多奇闻八卦,但这些与他的真实生活毫无关系,与他的精神生长更毫无关系。书籍是人类文化的主要载体,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根的。

@马伯庸:经常有热心朋友向我举报说某某又盗转了你的段子还不写名字。我是这么觉得:如今网络信息泛滥,有时很难查到原作者是谁,只要注明了是转载,我觉得对我来说就不算被冒犯。由此想到一个民间故事:曾有一对情侣相约三生,临到了奈何桥投胎转世时,女的对男的大喊:凭你随便转去哪里,莫要不认我便是。

@沈浩波:诗歌不宜大众化,大众化则无诗。50年代,诗歌就非常大众化,一个个写得跟狗屎一样,连郭沫若都跟着变成了狗屎,多么悲惨的狗年月。

@六六:请家长带孩子去影院注意社交礼仪。看电影也是公共社交活动之一,请在首次带孩子去影院前上一堂礼仪课,包括进影院前上厕所,进影院后关闭手机和电子游戏,不得在影院大声喧哗,如不喜欢或者不想看要中途退场,请低声告诉家长且伏身退出。另请注意携童进院年龄,最好满四周岁。

@陆川:我一直提醒自己轻易不要被以崇高为名的慈善活动绑架;我对跑过来骂我的人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我只是提醒大家,大家习惯了几十年只允许一种声音,不允许探讨不允许反面意见不允许舆论监督;就算我是讨厌的声音,也理应获得尊重,因为反面意见才是大运动中头脑集体发热时应该倾听令人理性的声音。

@曹保印: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礼,两个细节很重要。颁奖礼的奖座,第一届是金属小人,第二届是男人,第三届是水晶方块,第四届是双头怪肌肉男,第十届后是以郑文雅为原型的女神,这说明女性地位不断提高;发哥发嫂、张柏芝谢霆峰等夫妇牵手走红毯,很温馨。今晚在中国之声我如是评说。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itotii » 微语录:卑微的人渴望自己伟大

相关推荐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