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仍然所见极有限,又迷失在太多讯息中

以下是好词好句“年轻人仍然所见极有限,又迷失在太多讯息中。讯息不等于眼界”的出处、作文适用主题、示例及网友分享的范文,欢迎学习。

出处

语出陈丹青。

适用主题

关于内省与自知,反思如今青年人的浮躁心态,对当下信息时代的思考,娱乐至死,讨论碎片信息等主题,如2016年天津卷《我的青春阅读》,2009年天津卷《我说九零后》。

示例

我们生活在网络时代,每天信息就像流水一样,在我们眼前流过,又飞快的消逝。我们以为自己从这些信息中窥见了世界的全貌,殊不知只是管中窥豹,所见不过沧海一粟。就像陈丹青所说:“年轻人仍然所见极有限,又迷失在太多讯息中。讯息不等于眼界。”

范文

1.《眼界决定人生的高度》

庄子所言:“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说明任何事物均存在其自身的局限性,唯有打破局限,开拓眼界,才可丰富自己。

开拓眼界,收获苏轼的豁达。任何人的生活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只有在逆风中保持一颗前行的心,才能不被风雨所阻。由于才华的加特,苏轼在20岁入京考试时就受到了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赏识。可“乌台诗案”中,他被贬黄州,但他并没有因此消沉,却吟:“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被贬儋州时,写下了“我本海南民,寄生西蜀州”;还有夜赏海棠的雅趣:“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众人狼狈避雨时,他却感受到别样乐趣:“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是何等开拓的眼界,让他无论被贬到哪里,都觉“此心安处是吾乡”。

开拓眼界,收获辛弃疾的信念。辛弃疾终其一生,都在坚持自己的梦想与信念。辛弃疾从小就有一个将军梦,希望横刀跃马,为国杀敌。21岁的辛弃疾在沦陷区组织起两千人的起义军,反抗金国,还曾当带着五十精兵直捣金人驻扎五万余人的军营,生擒叛徒张安国。这是何等的勇猛和骁勇?后来辛弃疾年老渐衰,在政治上受到了排挤,又遭到了主和派的诋毁,不得重用,终其一生也没能当上将军。即便遭受重重阻挠和失败,辛弃疾也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虽然不能亲临前线,他却一次又一次地在词作中书写自己的理想。借酒消愁,酒醒愁未消,只好拿出当年佩戴的宝剑,写下那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登高临远,倚靠着赏心亭的栏杆,不由自主地拿出吴钩,看了又看。叹了又叹,挥笔写下那一句!“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这是何等的眼界,使他始终保持那份信念,他追逐梦想的过程极具意义。

开拓眼界,收获李清照的慷慨。提起李清照,人们多半会在心中勾勒出一个幽怨凄婉的女子形象,只因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过于伤感、凄凉。在金兵袭来之时,丈夫赵明诚做了逃兵,失望愤怒之下,李清照作诗“生当作人杰,死亦鬼雄”,明志劝谏。哪怕临至暮年,孤苦无依,她仍惦记着“木兰横戈好女子,老矣谁能志千里,但愿相将过淮水”。她的视野仍投射在沙场兵戈之上,民生、天下是她的志向。

我们应心怀明珠,以开拓的视野看山河万朵,世态众生,虚怀若谷,踏歌而行。

2.《悟与捂》

在当今这个信息量爆炸的时代,每个人都渴望在这里说一句话发一句言来证明自己没有被时代抛弃掉。他们会时刻关注网络上暗流涌动的每一条信息,生怕自己错过了什么惊天秘密。

同时,一些表面文质彬彬的魑魅魍魉也在慢慢显露出他们面具底下藏的狼牙。他们为财不惜站在屏幕背后利用舆论,捏造事实装疯卖傻已经成为了他们的常态。他们不允许有人质疑他的绝对领导权,一旦有人开始醒悟,开始尝试揭露事实的冰山一角时。他们就开始剑走偏锋,试图用看不见的恶魔之手捂住所有人的嘴。

不明所以的路人群众此时就会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可是又怎会让他们得逞呢。于是更多更杂的所谓铁锤证据赫然出现在了大众的视角内,一旦这些证据可以使群众的某种激情达成共识,那么他们的力量将前所未有的强大,同时群众往往是最缺乏思考能力的。他们潜意识里觉得不用负责任,所以就开始肆意的散播证据,即使那些证据的片面性很强。最后,我只想说,一定要保持清醒,如果这是一场大型屠杀,希望我们都不是那把用来满足他们施虐欲的枪。

有人在悟,有人在捂,欲字旁边一个欠。

人心即鬼蜮,希望大家能在乱世中能够守住自己最后的理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itotii » 年轻人仍然所见极有限,又迷失在太多讯息中

相关推荐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