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好词好句“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的出处、作文适用主题、示例及网友分享的范文,欢迎学习。
出处
读书,阅读,学习与学问等,如2016年天津卷《我的青春阅读》。
适用主题
语出薛瑄《读书录》 卷二。大意:身外之物带来的滋味,久而久之就会感到厌倦。只有读书所领略到的滋味,时间越久才越感觉深厚。
示例
人们说“书中自有黄金屋”,可对我来说,读书更像品茶。比起通过游戏、饮食等获得的愉悦,读书的乐趣在于它所带来的欢愉并不仅限于片刻停留、稍纵即逝,而是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发酵、回甘。
范文
1.《书如其友》
藏蓝色的精致缎面,米黄色的宣纸内页,封面用飘逸的行书写着:古诗词精华。这本诗 集是我特殊的朋友,陪伴着我成长。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一位杰出的诗人一定也是一位高明的画师,提笔 之前,心中定先有了一幅美丽的画,因此每每捧起这本诗集,我眼前都会浮现起梦境般的图 画:时而是苍茫大漠,红日低悬,长烟笔直;时而是黄师塔前,桃花满树,粉色的云霞深浅 不一;时而是秦淮河岸,薄雾轻笼,商女用优美的嗓音吟唱着后庭春色?这位特殊的朋友带 着我在这些唯美的意境中徜徉,给我以美的熏陶和启迪。
“我且为君捶碎黄鹤楼,君亦为我捣却鹦鹉洲。”十八个字了透射出谪仙太白对半生颠簸 的痛苦与绝望,将胸中的苦闷抒发得酣畅淋漓,读得我心痛。有人说古诗是世界上最美的文 体,但我却认为古诗是最简单、也最深沉的艺术,它的美不在于词藻的华丽,也不在于意境 的曼妙,而在于同读者心灵的碰撞,在于文字之外诗意之中的那些东西。我这位特殊的朋友, 带我一一走近这些伟大而又曲折的人生,使我深深叹息他们的不遇,又被他们的灵魂深深打 动。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潜在南山下的吟唱飘过了一 个又一个世纪,正因为这短短一首诗,是他多年经历与感情的积淀,他经历了许多,于是找 到了心灵上的平静,东篱采菊、归田隐居,一篇又一篇名作得以传世。古诗穿越时空而不朽, 历经千年而不衰,正是因为每一首诗中蕴含着智慧,经得起时间的打磨。这位特殊的朋友, 带我细品诗人精心酿制的美酒,使我的思维变得开阔,学会了辩证地看待人生中的得失,从 而对生活中的一切有了更丰富的感受。
在我的生活中,除了有朝夕相伴的同学、经验丰富的老师,这位自幼伴我长大的朋友更 为深刻地影响了我,它给我以美的熏陶、人生的思考、精神的感悟,使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 的认识和启迪。
合上书,我将这位特殊的朋友放回书架中最显眼的那个位置,我深知它未来还会一如既 往地陪伴着我,教会我更多道理,滋养我的内心。
2.《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生而不可不读书,以修身,以养性,以求理,以为人。
人类在百万年的进化中,得以与鸟兽别类,究其原因得以传承,传承之载体,莫过于文字书籍,所以书籍之意,无穷极也。
读书,可以是听一曲悦人之律。或是情意绵绵,或是跌宕起伏,或是波澜壮阔,就像罗密欧见到朱丽叶的悸动,也令我怦然于心,就像辛稼轩病卧于榻,身似朽木满腔壮志未消,回首一生的沉郁顿挫,就像陈平安过得倒悬山,从此剑气浩然。闲暇之余,划过扉页,指尖总会沾染得几许惬意,消遣于心。
读书,也可以是获取知识点途径。中国的古典文章,多有秀美之势,珠玉之韵,细于吸纳,下笔自然行云流水,这是以文得文;读文以用,或是观历史晓帝王兴替,或是数理以晓事物运行之规律,或是直白的百科、字典之类,这是以文获知。
读书,更是自我修养的提升,一种心灵上的洗涤与净脱。物质上的寄托与丰满是亦逝的,精神上的栖息地倘若是狼藉的,便是万贯家财,大多也是无比空虚的。接近陶潜笔下的丘山,有些事情也就豁然了,体悟柏拉图的意志,不见得可以洞悉世事,但至少会更加理性而深刻的看待外界,翻看经典的著作,正如与伟大的灵魂对话,诗书藏于腹,浩然生于气胸,气度自华。
非人人皆乃高尚之辈,可为往圣继绝学,但学以致用,躬而践之,力有余者,为于家国。
南宋张载批下的横渠四句,在中国文坛史上可谓长久不衰,天下读书人心向往之。可须知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满腹经纶白发不第者多之,或许我们能做的仅仅是读好自己的书,走好自己的路,但这已经足以了,倘若有朝一日,可以为国,愿献绵薄之力,必生之所学,那便更好了,正如年逾古稀的陆游身披薄衾,夜半挑灯细看出师一表,正如杜甫潦倒浊酒,心忧苍生,每一个为国为民的人都是值得我们致以最高的敬意的。
不善读书者拙于心,劣于行,善读者,自有其道,渐入佳境。
学需静也,非宁静无以致远。不求甚解流于形式,不如无书。或是如芒在背,或是昏昏欲睡,是为学的不庄重,这样的路也必定走不长远。虽不求人皆手不释卷,但求用心逐解,虽不求钻之弥坚,但求读而有效。
时间是公平的,他没有在任何一个人身上多滞留一秒,如今大多人或工作或学业颇为繁忙,客观如此,无心人只谓千难万险,有心者自由千方百计。我们应该抓住碎片化时间,课下之余,嬉戏之余,午后之余,品茶之余,听雨之余,皆可读书。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时间的辜负,尼采的话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谨记。
书读之以共情,一个善于文学的人,必定是有着高度共情能力与想象力,想他人之所想。儿时总不解春雨何喜,今年惊蛰前后,感淅淅沥沥,潇潇子规啼,在书桌望向窗外的一刹那,原来早在千年前的诗人,就道出了好雨知时节,这种领悟,绝不是字面意思的理解,而是直击心灵的颤动。共情与书文,正如一把劈向冰封的荒芜的内心的利斧。
晓读书之意,明读书之方,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itotii » 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