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好词好句“无聊者自厌,寂寞者自怜,孤独者自足”的出处、作文适用主题、示例及网友分享的范文,欢迎学习。
出处
语出周国平的《人与永恒》。
适用主题
孤独亦可贵,避免思想空虚,关于当下青年思想状态的讨论等,如2015年上海卷《造就和谐自我》,2011年江苏卷《拒绝平庸》。
示例
不必为形单影只而自怜,也不须为一人独行而自觉超群,只因“独行侠”中亦有可鄙之类。无聊者自厌,妄图以消遣填补空虚,寂寞者则不堪独处,渴望汲取旁人的温暖,唯有孤独者不同流俗,深思后的清醒,虽不为人理解,独立的思维却足够支持他不断,砥砺前行。
范文
1.《孤独者自足》
何为孤独?是众生喧哗却无人肯听,还是踌躇满志却落于虚无?读了柳宗元,我才初步了解了孤独。
孤独是盛年丧妻,孑然一人。柳宗元自小聪颖过人。13岁为朝廷高官写了一封《为崔忠丞贺平李怀光表》一文成名,此后人生更是顺风顺水,仕途顺利,步平青云。谁知26岁时,跟随他两年妻子杨氏病逝。杨氏温柔贤惠,柳宗元与她情感笃深,特意写下了一首悼亡妻的文章。自此,柳宗元开始体会到一点孤独的境味了。
孤独是改革失败,遭遇贬谪。丧妻后,柳宗元全身心投入事业,与刘禹锡等人一同发动永贞革新,却因威胁到贵族的利益,改革很快以失败告终,柳宗元、刘禹锡也被先后贬为永州司马,远州司马。柳宗元被贬后胸中郁闷不得解,于是作下了《江雪》一诗。诗中,我们仿佛看到了漫天大雪,满世界的白茫茫,唯有江中一夜扁舟,舟中一老渔翁,一人独钓一江雪。那样千万孤独的文字,带着刺骨的寒意穿过纸面向我们袭来,将血液都凝固了。那样一片白茫茫的雪景,仿佛世界变成了一片虚无,什么声音也没有,一切都是那么明亮的白色,却什么也看不见。唯有那小舟上的渔夫,如一粒尘芥,在这广阔浩瀚的世界里静静垂钓。
孤独是内心千万愁苦却无法排解。永州属于未开化之地,人多疾殃。柳宗元的母亲和女儿也不幸染上了病,却因柳宗元是被贬之身,永州医术落后,无处求药,母亲卢氏与年幼的女儿相继去世。听不懂当地方言,居住环境糟糕,房屋先后四次遭遇火灾,虽然有好友刘禹锡写诗鼓励,柳宗元却依然难以走出痛苦,所以写到“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他觉得自己被困在永州这四方之地了。
孤独是有了希望却又再次失望。42岁的柳宗元和刘禹锡等人接到皇帝的命令回长安,但不仅不受重用,还处处遭受排挤,更是因为刘禹锡的一首赏花诗被扣上莫须有的罪名,再次被贬。柳宗元不得不与好友刘禹锡分别,去比永州更荒凉的柳州。
却也是在这般孤独中,他逐渐成长,学会了与自我相处,开始探索自身价值。
在永州生活期间,柳宗元大量接触到底层人民的悲惨生活。他开始用自己的笔来“贬时弊与书孤愤”,同时勤政为民,改善永州人民的生活。任职柳州期间,他兴办学堂,推广医学,做了一系列利民的事,因此他备受柳州人民的爱戴。他自己也调侃,因为姓柳,所以与柳州有了这么一段渊源,如果没有这么一段经历,让柳宗元体会到如此彻骨的孤独,或许就不会有那个勤政爱民的柳柳州;不会有那位追求散文,勇于打破常规的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不会有写下备受后人推崇的“永州八记”的柳子厚了。就是这样的孤独,让他的文章与诗有了一种宇宙般浩瀚的孤独感,令后人为之感动,感受到其不同于凡俗的意境。
譬如永州八记中的小石潭记,前半部分写游小石潭之乐,后部分后半部分却写做潭中感受到的孤寂。他“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见潭中鱼“似与游者相乐”,似乎忘了那积于心中心头沉重的愁苦,但很快地,静坐潭中后,便越发觉得小溪的神秘,小潭的幽静。“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他被困在永州了,不幸接连降临,却没有人真正与他感同身受。他想忘却那尘世纷扰,郁积的愁苦,那孤独却随着水流,不可控制的将他淹没,令他窒息。他想“恕己”,“奉一”而行,却无奈被束缚于孤独之茧中。这样的孤独感如冰锥刺入骨中,令人心底发寒。这千年以前的文字仿佛可以来到我们面前,给读者震撼一击。
柳宗元的文字能跨越时空,将他的孤独展现在我眼前。我热爱的探索他文字中隐含的情感,读他的诗文,读他的人。安乐难以成大家,正是孤独,让我们对柳宗元有了更深刻的印象,更感受到他的坚韧。
孤独者自足。孤独者不同俗流,他清而醒,能在过去中反省,成长自己,虽然没有人能感同身受他的孤独,独立和坚持却依然能使他砥砺前行。因为孤独的另一个名字,叫成长。
2.《人生自有路,不惧险与孤》
生于孤独,脱于孤独
毕淑敏说:“在生与死之间,是孤独的人生旅程。”生而于世,每个人都走在自己的道路上,趣舍万殊,静躁不同,故难觅同道;人生之路多艰,每个人困于自己的道路上,囿于险难,故不悲失路之人;命途纵横相错,所遇见者,又大多是匆匆一面隔日天涯,萍水相逢聚散无常,故尽是他乡之客。
因此有人讲,人这一生,从识字开始,就走上了一条孤独的路,并且会越走越窄。此话我并不苟同,人生之路在我而言,虽孤却不苦。孤独二字,并不似以寂寞酿出的酒,它不涩口,不空虚;孤独更同于站在峰顶望山而歌,与清风声韵相合,而青冥仿佛触手可及,心神旷远而自由。王世祯写:“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这无疑是孤独之景,他却正乐在其中。有一种孤独,是长空下纵酒当歌,独享江月秋风。这样的孤独,更应该名之为隐逸或自在。
古人尚隐逸,今人却难以轻易避入山林,与白鹿鱼鸥相伴。网络化将地球网连成村,来自四面八方的喧嚣灌入双耳,避无可避。周国平说:“孤独源于爱,无爱的人不会孤独。孤独是把他人接纳到自我之中的欲望,它寻求的是理解。”理解与宽容是人类最温暖的行为品性,寻求他人的理解认同更如同本能,即如草思雨露、花盼春风。
信息时代的背景下,社交网络为人们提供了展示自我与了解他人的多条途径,本意是让人们舒缓压力、放松身心,可若是急于寻求认同感,沦陷其中难以脱身,最终也只能抓住虚无缥缈、转瞬即逝的快乐,空耗年华无所获。如微博无门无槛、言论自由,每个人都可以借其平台展示自我,也都能借其平台评论他人。信息广流,眼花缭乱。当这样的繁华热闹落下帷幕,即使是携着一身光亮与赞美从虚拟退场,回归现实后却只会更凸显出清冷寂寥。网络游戏同理,在其中得到的精神满足感愈强烈,平静后再面临生活的落差感愈鲜明。
谁不向往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体验过呼风唤雨后,谁却料得会有少年高喊游戏口号,迎着晨曦从高楼一跃而下,去追寻他们幻梦中的世界?年轻的身影沐浴在朝阳之光里戛然而止,温暖的阳光照不进淋漓鲜血掩盖下的无底深渊。网络并非洪水猛兽,更并非吞噬时光的青春墓场,何以造成这样的悲剧?飞奔向前的时代无法停下思考,忙碌背后那每个人都无暇深思的孤独感,却必定是其原因之一。
古人享受孤独,精神同感于万物、天地、自然,故亦是不孤独。更多人却皆是命途独行的孤独者,天涯知己,自古难遇。若久而未遇,也不必令自己在道路上反复徘徊,未有所得先入迷障。无心插柳柳成荫,无意苦寻却偶然相遇的惊喜,更动人心神。若人人都懂高山流水,怎来伯牙子期的千古佳话?若人人皆是识马伯乐,千里马最终也不过是大众平庸。人间不一双双地诞生出百分百契合的灵魂,想必是为了那遇见百分之九十九合拍之人的惊喜。众里寻他千百度,才能蓦然回首惊喜于灯火阑珊处;若得日日百花开,则该叹春光太旧惹人烦。
刘同曾如此评价:“不合群是表面的孤独,合群了才是内心的孤独。”孤独亦如季春孟秋时节飘满溪河的落花,或许一阵轻风来,就悄然将它吹开去,少顷后又悄无声息地聚拢来。任何人永远没必要因为孤独而不断追寻认同感,落入焦虑之网;任何人也永远没必要因为孤独而假装合群,人前压抑自己左右迎合,人后迷茫失落抑郁寡欢。苏东坡遭贬黄州,醉中悲愤发问,“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然而很快他便又自答自问了:趁着这夜静风平,不如“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命运已造出种种不得已、不遂意,又何必再给自己添堵呢?索性高歌一曲,歌尽苦泪悲风;大醉一樽,纵情快意洒脱!
还是如周国平所说:“我相信,一颗优秀的灵魂,即使永远孤独,永远无人理解,也仍然能从自身的充实中得到一种满足,它在一定意义上是自足的。”每个人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亦能够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孤独非苦,因为孤独可以是使人安然思考的寂静;孤独非孤,因为孤独可以是存放独立自我的空间;孤独非众,因为孤独是个人的旅途,纵然与他人道路纵横交错,或能有幸重叠。既然已如此,便不若坚定地走下去,走出自我的精彩纷呈,将一条窄路走成坦荡通途。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itotii » 无聊者自厌,寂寞者自怜,孤独者自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