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相信任何人和相信任何人,同样都是错误的

以下是好词好句“不相信任何人和相信任何人,同样都是错误的”的出处、作文适用主题、示例及网友分享的范文,欢迎学习。

出处

语出塞涅卡。

适用主题

信任,保持清醒,不盲听盲信,明辨是非等,如2015年上海卷《造就和谐自我》,2013年上海卷《更重要的事情》。

示例

信任,是相信并敢于托付。人与人之间需要建立信任,如果没有信任,那么摩擦和冲突就会轻易产生。但“信任”并不等同于“盲信”,我们要学会勇于去信任别人,并不意味着我们只会盲目地信任他人。培根说:“人与人之间最高的信任,无过于言听计从的信任。”在这里培根想要强调的或许是信任的重要性,但也不免带有些许的夸张色彩,因为“言听计从的信任”其实是一种没有把握好“度”的“盲信”。

范文

1.《丢弃习惯性质疑,拾取理性看待》

青岛女孩鲁若晴分享自己的抗癌故事,商丘男子携妻子捡垃圾进行晨练。这两种行为本应受到社会的称赞,却被一些网友恶意地习惯性质疑,这些网友的行为应该受到质疑,我们应该丢弃习惯性质疑,拾取理性看待。

丢弃习惯性质疑,拾取理性看待。我们要做到内心存疑,但疑也有度。人生在世,并不否定适当的怀疑,经济发展也需要质疑的精神。明代学者陈显章曾说:人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从地心说到哥白尼日心说,从上帝造人说到达尔文物种起源论,从亚历士多德学说伽利略自由落体运动理论……这些都是因为他们敢于质疑才创造出来的成就。敢于质疑,方能获得真理。再如楚霸王项羽一味的怀疑范增而导致失败的结果,如果他听范增的话在鸿门宴上杀了刘邦和项伯,最后称王的,就应该是项羽而不是刘邦了。所以勇于质疑是该受到鼓励的,但切勿本末倒置,切勿矫枉过正! 使“质疑”成了哔众取宠和博取眼球的事物。

丢弃习惯性质疑,拾取理性看待。我们应做到内心相信,但信也有度。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造,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冬奥会的成功举办……这是我们相信祖国的力量。虽然相信是治疗冷漠与庆气的良药。但并不意味着它可以被滥用。 相信是有条件的。绝不能让信任遍地开花,泛滥成灾。相信应该被给予值得的人和事,盲目的相信只会蒙蔽人的理性,变成可怕的盲从。疫情当前,若非大量群众盲信网传消炎药可以防疫,又岂会造成大量禽畜消炎药被一抢而光这样令人啼笑皆非的后果?若非人民盲信无良政客不怀好意的说辞,又岂会导致现如今不少国家因为可笑的政治敌意而错过了挖制疫情的最佳时期?相信,是成大事者的必备技能,但我们也应该理性的相信而不是全盘相信。

丢弃习惯性质疑,拾取理性看待。我们要做到心思缜密,目光放长远。李嘉诚在买下一艘游艇时,附加定制了两个引擎,两个发电机,以备不时之需。甚至,“如果两个都坏掉,我船上还有一个有马达的救生艇。”正是因为李嘉诚具有长远的目光,后来才把公司发展壮大。仲永自幼聪明过人、才思敏捷、出口成章。但他的父亲没有意识到要好好栽培仲永,只是带着他到处拜访乡人,结果仲永在长大后失去了年少时过人的才能,从天才变成了平常人。就是因为他的父亲缺少长远的目光,没有给仲永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导致他“小时了了,大却不佳”的不幸结局。只顾眼前利益,只能得到蝇头小利;目光长远,方能笑到最后,摘取胜利的果实。

丢弃习惯性质疑,拾取理性看待。你会发现生活到处充满阳光和色彩,我心里有猛虎,在细嗅着蔷薇”,诚哉斯言,勇猛而不偏激,不让理性失守,也许是我们对青春最好的誓言。

2.《保持个体理性》

我不免联想到《乌合之众》和汉娜阿伦特所说的,群体总是狂热的,他们是绝对的,且具有压倒性的力量。但这恰恰便是一种失去个体思维放去自我思考的懒惰,是一种平庸之恶。

信任和不信任,应当不是一种惯性思维的使然,不应因群体的指向性明确而信。苏格拉底之死,是群众的意愿,但很明显,这种民主,反而会使人民不自由,因为掌权者往往不知道如何行使,也不具备行使的能力。同时,也不应该受到惯性思维的影响,这是一种没有自我的,盲目的自我放弃式平庸。在二战时,很多走上军事法庭的德国高官都强调,他们只是服从命令,而这是一种美德。事实是这样吗?当然是否定的,正是他们自我思考的放弃,完全依赖于集权哲的思想,才致使他们犯下滔天罪恶,屠尽万人。

所以相信和不相信应当是基于个体理性,自我思考之上的。不只是一种自我的心理折射,应当是结合外部参考而引发内心的深刻认同或是反对。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itotii » 不相信任何人和相信任何人,同样都是错误的

相关推荐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