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我不像饮料那样,贴着草莓味或柠檬味的标签

以下是好词好句“毕竟我不像饮料那样,贴着草莓味或柠檬味的标签”的出处、作文适用主题、示例及网友分享的范文,欢迎学习。

出处

摘选自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的《余生皆假期》。

适用主题

拒绝标签化,讨论“00后被标签”等,如2016年上海卷《评价他人的生活》。

示例

我们很喜欢给东西归类和贴标签,这样方便区分。而慢慢地,我们开始喜欢为他人贴标签。给人贴标签很容易,但真正了解一个人却很难。在不了解的前提下把自己的主观判断加在他人身上,贴标签,难道不是对他人的不尊重吗?你问我喜欢什么颜色?我会说都喜欢,因为世界有了不同的色彩才是真正的美丽。

范文

1.《随笔》

“少年自有玫瑰与星光,也有海洋远方。"

蝉鸣不止的夏日总会结束,可少年人的爱恋永不落幕。

坐在燥热教室里,望着阳光照射的书页,吹着携薄荷味的清风,飘起的帘子下掩着少年炽热的梦。

少年的肩膀要挑起清风明月和草长莺飞,请成为永远疯狂、永远浪漫、永远清澈的存在。

风吹过,天边的云霞都被吹散了,林间发出哗哗的响声,骑单车的少年从面前划过,比火红的晚霞更灿烂。

四月的清晨,犹如迷失的少年,朦朦胧胧,找不到奋斗的方向。但太阳依旧会升起,迷失的少年也会长大。

你仍旧是少年,你可以想玫瑰一样热烈美艳、芳香四溢,你也可以立起荆棘,在贫瘠之地蓦然盛开。

少年从黑暗中来,却满目星辰毫无戾气,风尘仆仆又温柔至极。

2.《阴翳之下》

这个时代,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将自己遮蔽起来,在社会的镁光灯下,那个积极精致、坚强高昂的面庞光芒万丈,永远明亮;那个显得平庸脆弱的真实自我却悄悄地躲在阴翳之下,无人知晓。

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下,人们渴望以一个形容姣好的自我示人,这本无可厚非。因为那个虚设的自我,倘若能与自我意识和个性相适应,也许真的能成为自己前进的方向和不竭的精神动力,最终将那虚设的形象化作自己的内在,实现自我的升华。然而事实上,现代社会中很大一部分人却不是这样,发生许久的翟天临事件至今仍未被互联网的记忆抹去,不难看出,翟天临们给自己镀上金边,镶上蕾丝,只是为了从外界接踵而至的赞美中获得自我陶醉和满足。或为名,或为利,或为别的什么,他们枕在苍翠田园的倒影上,自以为获得了很多,却不知自己已经丢失了许多珍贵的东西。

“毕竟我不像饮料那样,贴着草莓味或柠檬味的标签。”伊坂幸太郎如是说。我们并不是流水线上的商品,将那些精美的包装装饰于表层,也许会起到保护、美化或绝缘的作用,但终究遮蔽掉了一些东西。头顶着标签的我们,只是顶着一个易碎的,甚至会反噬掉真实自我的塑料外壳。而脸上涂上厚厚的油彩的人们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被抹成五颜六色的世界并不会因为他们的这份虚假的斑斓而绚丽多少,阴翳之下,他们的皮囊依旧黯淡无光,他们的腹中依然只是充斥着草莽,他们的灵魂终将仍是泯然于众人。正如汪曾祺之论:“在黑白里温柔地爱彩色,在彩色里朝圣黑白。”一切修饰与雕琢都是架构在一个真实自我的基础上的,只有那个真实的自我足够健康和丰盈,才不会因后来的各色涂抹而迷失掉真我。

且看刘备一顾茅庐时,对诸葛亮的小门童自报家门:“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皇叔刘备特来拜见先生。”结果被门童直接打断:“我记不得那么多名字。”的确,如果自我甚是平庸,再多的标签也不会给你增色多少,但倘若自我足够强大,外在的再多修饰都是多余的。我认为,只有当卑微而胆怯的人们不自信,却又渴望被承认的时候,才需要各种各样的名头来小心翼翼地虚张声势,增强底气。

古时的人们尚且如此,更不用说是在当下了。信息时代,网络给人们提供了一个隐蔽而丰富的无垠之域,躲在屏幕后方的人们因为多了一个可靠的屏障,肆无忌惮地营造着一个个自己希望变成的模样,更有甚者,精心地包装,只为迎合那个他人欣羡的自己。社交平台上,人们可以随意地表达感受,分享生活,打造人设,定义自我,键盘噼啪作响,我们心满意足。看呐,我的生活多么热火朝天!看呐,我的想法多么与众不同!但是,这个精致有趣,激情澎湃的自我真的是你真实的自我吗?别说是真实的自我,恐怕都不一定是现实生活中你经营了许久的那个自己吧。

东野圭吾曾坦言:“被贴上标签的人,只能等待自己应得的人生。”那么我想,拼命武装自己的人们,等待着的又将会是什么?层层包裹,终将动弹不得。

阴翳之下,固然凉爽舒适,但亲爱的人啊,别把自己丢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itotii » 毕竟我不像饮料那样,贴着草莓味或柠檬味的标签

相关推荐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