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好词好句“人既发扬踔厉矣,则邦国亦以兴起”的出处、作文适用主题、示例及网友分享的范文,欢迎学习。
出处
语出鲁迅的《文化偏至论》。意为:人民精神振奋,奋起拼搏,那么国家也会跟着兴起。“踔”指跳,“厉”指猛烈。
适用主题
青年一代的担当、使命感、责任感等,如2021年全国乙卷《追求理想与自身发展》,2020年全国卷二《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2019年天津卷《个人和国家的关系》。
示例
“人既发扬踔厉矣,则邦国亦以兴起”,鲁迅早在《文化偏至论》中就把人民与国家紧密联系了起来,确实,一国人民尤其是我们青年一代,肩负着振兴民族的重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并非只是一句空话,只有我们每一个人切实地努力奋斗,才能共同奔向更好的未来、实现更高的社会理想。
范文
1.《十四亿人民十四亿兵》
“人既发扬踔厉矣,则邦国亦以兴起。”鲁迅先生早在《文明偏至论》中就把人民和国家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不管是鲜衣怒马的青年,还是成熟稳重的老者,都应怀一份“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豪情,以我中国梦为己任,切实努力地奋斗。十四亿被家国情怀激励着的人民,每一个人都是最值得骄傲的兵。
在应试教育和拜金主义大环境下,当代青年大部分人都成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或者得过且过的犬儒主义者。但需要知道的是人生并没有什么绝对价值。人生的价值应当彰显在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的相对意义。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了解,因为时代的变化,爱国的情怀与担当也应该有不一样的表现。我们敬仰青年董存瑞舍身炸碉堡视死如归的舍生取义,也倾慕诸葛孔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矢志不渝。然而不变的是那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情怀与担当,而“甘将热血沃中华”的劲头却应有一份事与迁移的通达。将相既移,骑兵当随。
当科技成为第一生产力,文化成为重要软实力。二十一世纪的神州大地,涌现出了崭新的光。青年秦世俊以“航空报国”为使命精雕细琢每一个零件,老者林载亮携南海济礁“爱国鱼”亮相福州。他们用振奋的精神,书写着中华大地全新的篇章。问将何所需,士当倾囊助。
月光还是当年的月光,九州一色卧在今人的窗。让我们怀一份比星河滚烫的爱国情怀与担当,持一份通权达变的灵活,壮哉我中华,有十四亿人民,便做你十四亿的兵。
2.《历史的见证》
一眼千年,沉默也胜万语千言,只有你有幸能描述这光阴似箭,时光飞逝,抹去一代代人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足迹,但总有那么些事不为其改变,留作历史的见证。
一个民族如果忘记了过去,就不能正确的面对现在和未来。民族的历史好似“山河破碎风飘絮”的耻,提醒我们落后便会挨打的屈辱;民族的历史好似那“城春草木深”的伤,告诉我们被打倒流血的疼痛;民族的历史又好似“吾日三省吾身”的反思,思往事观来者;民族的历史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的帆,推动我们走向未来。
百余年前,万千同胞正处于一片水深火热之中,列强入侵,京城沦陷,统治者慌忙出逃。圆明园好像这个王朝的一个缩影,在熊熊烈火之中被焚烧殆尽。这场火烧尽了清王朝的命脉,却仍未能烧醒腐朽无能的统治者。列强登上我们的土地,掠夺我们的财宝,屠杀我们的百姓!清政府却一味妥协让步,中华民族这条巨龙受尽创伤,奄奄一息,屈辱二字刻入了灵魂。
回到那个辛亥年,革命党人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可人们向往已久的光明仍未照耀到这片土地,革命的果实被无情的窃取,反动派大行其道,革命党人遭到了惨无人道的打击,但他们从未被打倒,他们从未放弃斗争。革命先烈赵一曼曾言:“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此类壮志豪情,好似那漫漫长夜中点点星光,为中华民族指引着前进的道路。
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寇将手中的屠刀伸向了这条巨龙。自此,中华儿女们开始了漫长的抗争之路。“生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谨以此向万千为中华民族能抬起头来,为屈辱的历史而终结的英雄们表达最崇高的敬意!我们今天所处的和平,安逸的社会环境,无不是他们用每一滴汗水,血液乃至全部生命交换得来,每一位无私奉献的民族英雄永垂不朽!屈辱不复存在,但民族之伤誓不能忘,因为那段受伤的日子里浓缩着先烈们伟大的事迹。
七十年来,老一辈革命者不辞劳苦,将全部心血注入到国家发展和下一辈的培养当中,只为“拼却老红一万点,换将新绿百千重”,犹记“天眼探空”南仁东,“蛟龙潜海”徐芑南,这些国家脊梁以自己渊博的学识,化作一注至强至纯之光,照亮后一代人前进的道路。新一批奋斗者同样不负众望“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他们以梦为马,挥舞着手中的红旗,高歌向前,争当世界经济弄潮儿,为祖国发展添砖加瓦,与国携手共向前,用热泪和汗滴铸造一个辉煌的中国。
展望未来,终有一天,这条沉睡已久的巨龙将苏醒,为世人惊叹,人既发扬踔厉矣,则邦国亦以兴起。历史将见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民族将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因此,我坚信,在每一位为国家富强繁荣昌盛而不懈努力的奋斗者的努力下,民族复兴不再遥远,历史见证就在眼前!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itotii » 人既发扬踔厉矣,则邦国亦以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