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以下是好词好句“虽曰爱之,其实害之”的出处、作文适用主题、示例及网友分享的范文,欢迎学习。

出处

语出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大意为:虽然说是喜爱它,实际上是害了它。

适用主题

对揠苗助长式教育的反思,对家庭教育的感悟,对“都是为你好”的思考等作文立意,比如2016年全国卷I《看图写作(奖惩之后)》,2007年全国卷I《看图写作(摔疼了吧)》。

示例

教育是“慢”的艺术,需要一个静待花开的过程,我们要尊重教育规律和孩子成长规律,过度焦虑只会拔苗助长,“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范文

1.《“我都是为了你好”》

知道吗?那一句句“我都是为了你好”,孩子们早已听得耳朵起茧。每一次责怪的缘由都是因为——“我都是为了你好”。

真的是为了我们好吗?

我的朋友雨依对这句话已经有了“抗体”,自从我认识她以来,她就被这句魔咒缠绕了,我不知道她被困住了多久,我只知道她的心上有无数条疤痕,还有未干的血滴。

她的成绩很好,特别是英语,她每次都能笑着说——虽然笑容有些许僵硬——她英语是她们班最好的。可谁又知,光鲜亮丽的背后,却是丢失的童年与快乐。

周末,卷子,背诵,抄写;工作日,卷子,背诵,抄写。日日夜夜。这些都是她的妈妈强加于她的。明明才11岁,却要学习17岁的内容;明明才11岁,却在这个活力四射的年纪,褪去色彩。

所有的所有,即使再不满,也咽于心底;所有的所有,即使再不满,换来的只有一句——我都是为了你好——

听不见她的心声,不知道她想要什么,或是不记得她只有11岁吗?

在这个不该承受的年纪承受不该承受的事,这真的是为了我们好吗?

你想一想,一个果子,它有鲜艳的外表,但它不甜,它是酸涩的,你会选择要它吗?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柳宗元这样说。

2.《付出与回报》

首先,我想问两个问题,第一个父母有没有说过我啥都给你做好你怎么能不听我的类似的话;第二个,你交友的时候是不是对朋友特好,有时朋友无意的冷落,让你不爽?

这就是老生常谈的 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 一个人付出的越多,在这段关系中所受的委屈也会多一点,但这不是埋怨的理由,控制别人的理由。

有时候,父母与孩子发生一点争执,就处处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说事,孩子一不听,“没良心”“白眼狼”脱口而出,请问合适吗?作为孩子心里会有多大的阴影呢?孩子内心os:我真的没良心吗?我真的做错了吗?我伤妈妈心了,我是个坏孩子。

就这件事而言,可能会产生两个影响 1.孩子会自我否定,产生阴影。2.孩子也会站在道德制高点处理问题。那为什么这些粑粑麻麻要说这些话呢?

崽崽顶撞我不听我我生气,崽崽是我拉扯大的,他怎么能(weibei)我呢,我是为他好啊,没良心…

再举个例子,我记得一档访谈节目中一位中年妇女上电视苦诉自己的辛苦,把家里大大小小的活全干了,丈夫还是谁要打牌,她不让,丈夫不听她的,听到这确实是为她不平。她丈夫咋说呢,我们都告诉她不用做那么多,她不听,每次有事都得听她的,不行,就拿这事闹,这日子没法过了。这事咱们咋说呢?特邀顾问这么说的,为家庭付出本没错,拿这说事又算啥呢?

是啊,我始终认为,在别人没有强迫你的情况下,你为他做了什么都是自愿的,他接受了并没有错,他没有做到你预期的回报而不平,那是你的问题。正好印证了一句话,路都是自己走出来的。

有时候想想,这跟交友是一样的。

比如这个同学和你本来是朋友,你很大方,熟的也就这一个同学而已,而她却有很多熟的朋友,在哪都能打上招呼,也许是她大大咧咧,心思没有你那么细腻,有时冷落了你,这时候你觉得自己的付出白费了,两个人本就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她没有你那么高尚,重感情,她没良心,然后你就疏远了。我们须承认个体之间的差异,接受对方性情的不同,且要明白,之前的付出都是本人自愿,无人强迫,况且你不是也收获了快乐?不要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看别人,把自己的一套道德标准强加在别人身上,用看不起的方式弥补自己的不快,学会真正的尊重,学习学习上海,深圳这些大佬,学习学习它们的包容性,试着寻找别人身上的闪光点,自我反思,自我总结,学会深度思考。

好了,总结一下:不要站在道德制高点处理问题,要尊重,包容。爱子有方,不宜引喻失义,言传身教不是盖的。

无论你现在咋样,路始终要靠自己走,自己的选择没啥好抱怨的(开局如何不管,一个人照样走天下)

做个有思想滴人,反思,思考,父母所说所做一定对吗,深度思考,多看书,开阔思想。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itotii »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相关推荐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