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言为心声”,但是人心是难以琢磨的,所以有些员工说的话也常常模棱两可。有人主张“逢人只说三分话”,同样主张“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逢人只说三分话”是对交情不深、关系不够的人而言的,因为人心隔肚皮,知人知面不知心,当然应该小心试探。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是对交情深厚、关系密切的人而言的, 既然大家亲如一家,也就不需要互相隐瞒。 其实,“逢人只说三分话”时,已经含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的意思。况且“三分”既可以是“三分流水七分尘”的“三分”,也可以是“天下只有三分月色”的“三分”,就看到时如何拿捏了。
当彼此尚不熟悉时,当然“未可全抛一片心”,等到互相信赖了,完全可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同样,“言无不尽”时,也不要忘记“逢人只说三分话”,因为彼此虽然关系密切,但是有的话可能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心,或者引起他的嫉妒,所以必须有适当的保留,说三分留七分,那七分就心照不宣了。
彼此有默契,才能听懂话
大家可能经常面临这样的情况 :“我明明听懂了他的话,他怎么还是不高兴?”因为话里通常包含很多意思,听懂了表面意思却常常听不懂言外之意。有时候,甚至不说话,只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包含了很多意思,这当然需要彼此的默契。如果没有默契,要清楚对方到底说什么,确实很难。
苏东坡被贬至黄州后,一天傍晚,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忽然,苏东坡用手往岸上一指,笑而不语。佛印顺势望去,只见岸边有一只黄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便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扇子抛入水中。两人心领神会,不禁相视而笑。原来,这是一副哑联。苏东坡的上联是“狗啃河上 ( 和尚 ) 骨”, 佛印的下联是“水流东坡尸 ( 东坡诗 )”。 当然,要达到苏东坡与佛印这种心灵相通的程度,除了默契之外,还要有较高的智商才行。
除了听还要想
指鹿为马的故事大家都很熟,人们把指鹿为马理解为不明是非、颠倒黑白,其实未必恰当。也许赵高只是借此试探一下自己在朝廷的权势究竟如何,其真正的话意是:“你们是服从秦二世,还是服从我?”我们嘲笑群臣不分黑白,其实他们才是真正听得懂话的人。
有一天,我搭出租车到某地。由于大路发生事故,所以司机改走小路。但小路蜿蜒曲折,司机不太熟,越走越觉得没有把握,便停下来,问路旁一位老先生 :“请问我要到 ×× 去,怎么走?” 老先生气定神闲,不慌不忙地回答 :“有路就可以走,多问几次就会到。”
这两句话,我觉得十分有道理,同时又觉得摸不着头脑。司机表示感谢,很有信心地向前驶去。 我觉得很纳闷,问他 :“你知道怎么走了?” 他说 :“知道。‘有路就可以走’,表示我走的路是对的。如果我走错了,他会把手一扬,指向正确的方向。现在我走对了,他不必举手,所以说有路就可以走,告诉我顺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多问几次就会到’,意思是后面会有几个比较复杂的岔路口,那时候一定要问路,不要乱闯。”
经他这么一解释,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中国话如此简单明了,两句话就可以交代清楚。但听者必须动脑筋才能听懂。现在有些人只听不想,以致听不懂话,实在是一种遗憾。
听话不如“看”话
很难听懂话,是作为中层干部真正的难处。中国人说“不要听他的话”,其中含有“中国话不能只用耳朵听”的意思,必须特别小心。中国人很少说“听他说什么”,反而常常告诫他人:“看他怎么说。” 也就是说,中国话不能只用耳朵听,应该配合用眼睛看。 中国话听起来含含糊糊,“看”起来清清楚楚。
短短一两句话,含意却很深刻,所以“看”了之后,还要多想。如果不好好想,还是弄不清楚话意。也就是说,“看”话不能仅凭一双眼睛去看,还要用“心”,才能够真正看清楚,才能领悟“话中的话”以及“话外的话”。
比如,一句“你看着办吧”,究竟是“全权委托你”,还是“猜猜我的用意”,甚至“居然搞成这样子,你自己收拾烂摊子吧”?短短五个字,足够让别人思前想后了。凡是耳朵听不懂的时候,就要用眼睛看, 还要动脑筋想。 “心眼”要大,才听得真实。“心眼”太小,成了“小心眼儿”, 就会“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如果对方有难言之隐,有说不出来的苦衷,有说出来反而彼此尴尬的事情,千万不要用不正当的心思去曲解。
本文节选自《领导的气场》,作者曾仕强,想了解更多点击右上角关注小钱爱读书,每天学点新知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itotii » 一个人最顶级的情商,是逢人只说三分话